为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赓续立德树人薪火,以“传帮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落实“师德文化月”有关要求,9月17日下午,社会学院在5511会议室举办“师道传承·同心育人”新老教师座谈会。退休教师代表张明教授、胡火金教授应邀出席,学院院长黄鸿山、党委书记刘鲁庆以及近三年进校的教职工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刘鲁庆主持。
黄鸿山首先向与会新进教师一一介绍了出席会议的老教师们,并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老教师们长期以来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努力耕耘、默默奉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老一辈教师是学院师德师风的奠基者和示范者,他们的敬业精神、育人情怀和学术操守,为学院树立了“大先生”的标杆,是青年教师最生动、最可感的师德教材。
座谈会上,张明老师和胡火金老师回顾了自己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两位老师还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从教经历,讲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工作中践行“十项准则”,如何在言传身教中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底色,鼓励青年教师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为学、为事、为人”的统一作为终身追求。他们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为学院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教师们也积极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培养工作中的体会和困惑,并就如何更好地融入学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老教师为榜样,把师德涵养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在“传帮带”中加快成长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最后,刘鲁庆对新老教师的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学院将持续完善“结对子”“传帮带”机制,让尊师文化在学院落地生根,让教育家精神在社会学院薪火相传。希望通过这样的座谈会,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推动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老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把涵养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作为长期任务,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