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陈晓华:终南捷径,帝王心事——四库众生相
时间: 2022-10-1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2928日晚1830,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四库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四库学》主编陈晓华老师应邀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东吴史学”讲坛作了题为《终南捷径,帝王心事——四库众生相》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侯德仁副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及外校师生共计100余人参与。


讲座伊始,陈老师从四库文化的弘扬普及出发简述了四库全书作为宝贵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与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四库全书》给予今人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文字背后的各色人等和故事,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现象,而探究四库修书背后的文化现象也正是本次讲座的目的所在。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终南捷径、四库馆的终南捷径、帝王心事、四库修书的价值地位。

一、终南捷径

陈老师首先为我们解释了终南捷径这一典故的由来。终南捷径一词是唐朝僧人司马承祯为当时的大臣卢藏用创造的。卢藏用,字子潜,出身北方大族,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是才华横溢,但在步入仕途之后却难以获得上司赏识,于是便在写下《芳草赋》之后到终南山归隐,逐渐积累起名气。又恰逢武则天网罗人才,他便被征召为左拾遗。《新唐书·卢藏用传》对此记载道:“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


在此基础之上,陈老师对终南捷径这一现象做出进一步评析。首先,陈老师指出,终南捷径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姜子牙、诸葛亮、袁世凯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视作采用了终南捷径。其次,对于终南捷径,要予以辩证的看待:终南捷径虽然帮助了一些“野心家”实现其政治野心,但也确实使得许多贤能之人如诸葛亮得以步入仕途,施展抱负。陈老师对此总结道:终南捷径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创下了人君与士人关系的又一页,能充分反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二、四库馆的终南捷径

针对四库馆中的终南捷径,陈老师先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指出:四库馆臣在修书过程中大多尽心尽力,如纪昀一生未有大的著述,全部精力尽耗其中,到80岁时还在着力四库后续工作;但在四库馆臣中也确有一部分是为升官发财而来,即试图走终南捷径,虽然这只是支流,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接着,陈老师分析了四库馆中出现终南捷径现象的原因,明确提出四库馆终南捷径的肇造者便是乾隆本人。这根源于乾隆性格中的两面性:一方面,乾隆对自己的母亲克尽孝道,对自己的发妻及其他亲人,他也能以儒道待之,如对于发妻,乾隆倾注了深情,他一生不再去发妻去世之地;但另一方面,面对可能的隐患,乾隆也能放弃儒家文化的温情脉脉,处置决绝,如乾隆在位初期,便对结朋者之首鄂尔泰、张廷玉予以毫不留情的处置。这种两面性在他与四库馆臣的互动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于馆臣恩威并施、赏罚并举,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恩宠过度,这种恩宠爱护过度也就造成了终南捷径。另一方面,乾隆当时年事已高,迫切渴望成就文治武功,希望能早日见到《四库全书》,因而也对四库馆臣寄予了过多的厚望,这种厚望也推动了终南捷径的产生。


随后,陈老师结合实例具体介绍了四库馆中终南捷径的类型:一、版本捷径。陈老师首先对四库全书的版本问题作出回应,指出:乾隆谕旨要求进献足本善本,帝王命令,谁也不敢违抗,加之四库人才济济,所以四库全书中的版本质量是有保障的。接着,陈老师具体介绍了有关图书版本的奖励政策,即以采进地方政府或进献书籍者的名字来命名最终采用的版本,如浙江巡抚采进本、纪昀家藏本。二、征书捷径。乾隆对进书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政策:进书五百种以上者,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一百种以上者,赏《佩文韵府》一部,题咏;进书百种以上者,择其中精醇之本,进呈乙览,乾隆亲自评咏,题识简端。同时还向天下许诺,即使进献书籍存在违碍,也是罪书不罪人。三、修书捷径。为了保障修书的顺利,四库馆不仅广罗人才,而且用人不拘一格,经常破格重用人才。如纪昀,破例从流放之地召回任总纂;如戴震,连进士都不是却被破格召入馆,最后还得以入翰林院。四、人事捷径。乾隆精心安排馆中人事。他派三个皇子入馆,并让能代表自己的过继出去的儿子永瑢担纲总领全馆事务;还安排如刘统勋、于敏中、舒赫德、阿桂、英廉、福隆安、和珅等一大堆显贵入馆。他们的入馆既保证了修书无任何后顾之忧,也历练了乾隆想提拔重用的人才,如阿桂、和珅。而阿桂、福隆安等人本是武将出身,让他们参与修书,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成就他们文武双全的形象。                                           

三、帝王心事

陈老师提出,虽然乾隆对四库修书能有序展开十分满意,但从中滋生出的如终南捷径等弊端也令他增添了不少心事。具体而言,乾隆心事有四:一是解决困扰自己的终南捷径、敷衍塞责等官修书籍积弊。二是如何保质保量修成旷古杰作,完成学术文化总结,获得圆满的文治,成就帝王大治。三是如何确立思想文化导向,解决本朝思想文化问题。四是防止因修书而结党。为此,乾隆亲自出马,自始至终倾力于四库修书事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尽力解决修书弊端。接下来,陈老师对这些措施一一做了具体介绍:


第一,为了去除终南捷径,乾隆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月二十六日就颁布谕旨,警示馆中诸人:“自开馆以来,无不曲予加恩,多方鼓舞,所以体恤之者倍至。若此任意疏忽,屡训不改,长此安穷。是徒以四库书馆开幸进之阶,为终南捷径。又岂可不防微杜渐耶。前定总裁、总校、分校等按次记过三月,查核交部议处,原不过薄示惩儆,使知愧励。乃各总裁仅请每部抽看十之一二,以图卸责。身为大臣,即不宜如此存心。”对修书过程中出现的渎职、管理不善等行为,乾隆都是严肃惩处,如乾隆五十九年(1794),纪昀被查出文源阁书内《盐铁论》漏写卷末《杂论》一篇,因此被罚重新校对书籍并做出赔偿。

第二,乾隆的恩宠以及对修书速度等的要求导致了人员的粗精不等,这自然会导致一定的质量问题,这一问题与终南捷径问题也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乾隆要求在四库修书的过程中以记过清单的形式记下了馆臣修书的过失,以之为奖惩标准。如针对修书过程中的错字,规定道:“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是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如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月二十四日,承办《通鉴长编》内,于庙讳缺一笔,不行敬谨全避庙讳的吴省兰因有四次有功记录可以抵偿过失,故而幸免于降级。

第三,康熙、雍正两朝均存在严重的朋党问题,乾隆虽然声称已经彻底解决朋党问题,但对此仍是十分重视,尤其是要防止文臣因修《四库全书》而结党。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件便是处置陆费墀。陆费墀与大学士于敏中交往甚密,因此乾隆久未迁擢陆费墀,最后又以“管理不善,遗失底本”严行查处了陆费墀。

第四,为了通过修书确立正确的思想文化导向,乾隆由谕旨确立修书标准,以著录与提要等确立思想文化导向。乾隆还采取了寓禁于征的举措,十分重视违碍书籍的查处,反复强调查禁的重要,但同时乾隆一直未忘记罪书不罪人的许诺,也纠正了一部分办理书籍的失当行为,惩办了当事官员。此外,乾隆还以四库修书确立学风,即以汉学学风为主,学风不一致的学者就基本上不能入馆,或入馆不久,也会因非常不适而主动离开。但要注意的是,四库修书虽以汉学学风为主,但也不绝对排斥其它学风,而是兼容并包。

四、四库修书价值地位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陈老师对四库修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进行了介绍。首先,陈老师从数据量化的层面进行说明:就篇幅而言,四库修书共八万册,达八亿字左右。就人力而言,总参与编书人数超过5000人,抄写人数超过3000人,有姓名可考的抄手2360名,95%以上是监生,誊录2351人,校对289人,详校50人,覆勘45人,总校官10人。就投入而言,抄一千字给银钱二钱五分,八亿字需要二十万白银,抄写费用约占总成本的五分之一,故一部书耗资约百万,七部需银七百万,加上造藏书楼、运输、收藏、管理,总投入在一千万白银以上。

随后,陈老师对四库修书的历史价值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一,对学术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总结。四库修书适应了当时学术走向经学复古的时代需要,以全国之力,汇聚一流学者,开展了对经史子集比较彻底的整理工作,推动我国古代学术步入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总结和整理的阶段。同时,四库修书也是对我国目录学工作的一次大总结。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修书中得到了完善,并发展到它的最高境界。第二,提倡了精核详实的汉学之风。乾隆及之前的几位皇帝都提倡汉学,引导士子弃宋学的浮泛,趋向实学,而四库开馆修书正对此起到推波助澜、勘定大局的作用,“清兴,崇宋学之性道,而以汉儒经义实之。御纂诸经,兼收历代之说;四库馆开,风气益精博”。第三,汇聚、锻炼了一批人才。四库修书网罗了大批人才汇聚京城。其中一批汉学才俊如戴震、杨昌霖被破格举荐入馆,起到了为天下表率的作用,进一步引领了馆内外汉学学风的兴起。同时,大批人才云集京城,经常聚会讨论学问,不仅为京师创造了优良的学术环境,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学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陈老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指出:虽然四库修书禁毁删改了不少古籍,摒弃所谓忌讳之作不录,存在种种谬误和缺陷,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回头审视《四库全书》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仍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一块重要里程碑。


在讲座的结尾,陈老师概括到:四库馆的终南捷径是乾隆一手缔造的,但当乾隆意识到时,已经难以左右了。面对既成的事实,即使贵为君王,乾隆也只能徒自感概,颇有心事不知向谁说的无奈。不过,终南捷径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以退为进,以隐求仕,欲擒故纵。通过它取得机会成就理想报效国家,是很好的,要辩证看待它。此外,四库馆中并非全是这等现象,四库修书主流是正能量的,终南捷径仅仅是四库修书中的一个支流。

随后,侯德仁老师对陈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感谢陈老师用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思想价值的汇报,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四库全书与四库学的了解,还在史料运用、问题分析等方面给予了我们诸多启发,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学史、研史的热情。


最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各位老师同学就四库学研究在当代尤其是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科话语体系中的作用、四库全书与清代目录学发展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提问,陈晓华老师根据自身的学术经历以及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些问题一一予以细致解答。陈老师回答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讲座最终在师生们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陈苏阳 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