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2017年第6期(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在校党委十一届十八次全体会议上)
时间: 2017-09-23  作者:   浏览次数: 266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17年第6期)

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2017911

 

● 学习内容

             

学习贯彻校党委十一届十八次全体会议及全校干部大会精神

 

● 参考资料

 

《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苏州大学2017年度工作要点(补充部分)》

 

 

 

 

 

 

 

 

 

 

参考资料

 

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在校党委十一届十八次全体会议上

江  涌

2017年9月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受党委常委会的委托,我向大家报告2017年上半年党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中心组学习、参加省委专题培训、干部专题教育等方式,深刻理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持续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配合上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根据党章党规及上级党组织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经党委全委会研究通过并报请省委组织部、苏州市委批准,适时启动了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

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今年以来共召开党委常委会22次,就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方面的重要事项作出决策部署。印发《苏州大学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组织做好“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申报工作,全面做好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群团工作和统战工作的领导,召开七届三次教代会,就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管理岗位职员制度改革设想、校园机动车辆出入停放管理办法等进行了讨论,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苏州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召开第十六次团代会,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1名同志当选新一届民盟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1名同志当选新一届民进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1名同志当选政协苏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7名同志当选苏州市民主党派组织新一届领导。

(二)坚持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制定《苏州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明确2017年度工作安排,在全体党员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关键少数”并向基层延伸。把开展“双抓双促”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作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组织全校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走基层、摸实情、听意见,着力查找解决问题。

以学院(部)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引领,制定并印发《苏州大学院级党(工)委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和《苏州大学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试行)》,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党员和党组织基本信息采集与核对工作。3个院级党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校各党支部认真开好2016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实施发展党员“双质量”工程,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记实,严格执行发展对象培养期材料抽查制度,第57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第36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和党校第七届读书会系列活动顺利举行,上半年全校共发展党员661人。规范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首次制定党员集中培训教育年度指导计划,明确年度党员集中教育要求。党员纪律教育工作荣获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一等奖,两项活动获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方案,两部微党课作品在省高校微党课视频评审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积极发挥党代表在学校日常管理、干部选拔、党的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1名同志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三)坚持党管干部,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选优配强干部。上半年,完成了20名同志的民主推荐、考察工作和15名试用期满干部的民主测评、考察工作;完成了6个学院(部)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向省国资委推荐江苏省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专家20人。贯彻执行省委、市委“789”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程精神,着力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严格执行县处级青年干部选配专项预审制度,向省委组织部推荐优秀80后县处级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1名,向市委组织部推荐优秀县处级干部8名。积极推进处级后备干部和党外中青年骨干校内跟岗锻炼工作,做好江苏省第十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和张家港市地方科技镇长团成员选派工作,一批干部得到了锻炼提高。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贯彻《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集中报告和年度随机抽查核实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处级干部出国(境)证照管理。

(四)坚持齐抓共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苏州大学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系,完成师生意识形态情况调查工作,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1名教师获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新闻评论工作,上半年,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等各类媒体发表稿件200余篇(条),持续提升学校的外部声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组织做好学位授予仪式、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深入开展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集中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1名辅导员获评“2016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并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个项目获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一等奖。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完善“惠寒”行动长效机制,24名志愿者入选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学校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持续组织开展好学校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美式橄榄球表演赛和第一届戏曲广播体操比赛成功举办,东吴艺术团第三次受邀参演央视《五月的鲜花》,适龄大学生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有序做好。

(五)坚持惩防并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深入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召开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与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细化任务、传导压力。全校各二级单位认真制定本单位、本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实施细则(含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在内的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两个责任”落细落实。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重点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党纪党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编印《纪检监察信息通报》。加强廉政风险点排查及内控制度建设,明确运行流程、运行环节的权限,各环节的责任人及签字背书人,办事公开的程序、内容、方式,以及监督主体及责任追究的方式,建立健全“权限职责、工作流程、配套预防和制约监督追责”四位一体的内控制度体系。

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具体化、常态化,完善廉政约谈和函询机制等制度,上半年共约谈领导干部9人次。毫不松懈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贯彻省纪委专题座谈会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坚决预防和制止任何形式私设“小金库”。领导和支持纪委依法依纪查办案件,及时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违纪违规问题“零容忍”。2017年上半年立案3起(其中2016年下半年工作延续1起),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二、以立德树人、内涵发展为主线,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积极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主动适应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全面加强招生宣传,优质生源计划稳步推进。以凝练目标定位、剖析问题、挖掘特色、完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营造氛围等为重点,有序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顺利完成。专业动态调整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18门课程获省2016-2017年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基于手机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系统”,构建教学评价闭环系统,实现由终结性评教评学向过程性评教评学转变。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对各类教改项目的顶层设计、力量整合和培育建设工作,获评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高等教育类、基础教育类各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苏州大学创新创业地图”为牵引系统推进“双创”生态系统建设,修订《苏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1名学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7件作品入围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和专项赛决赛,6个项目在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决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学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正学院自有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应用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

扎实推进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实工作,全面加强过程管理,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按计划完成了2017年度学籍清理工作。做好临床医学长学制学生“+3”研究生阶段培养改革设计。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取得突破,64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留学深造。导师增列认定及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稳步推进。

(二)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

贯彻省委《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精准引才”、“师资结构优化”和“青年教师成长关键期培养”为主线,学校出台了 “高端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增补基本师资”、“专职科研队伍”、“师资博士后”等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并着手制订“东吴学者登峰计划”实施办法,完善师德建设机制,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作出制度安排。按照“按需引才”原则,着力引进享有学术盛誉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积极组织做好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出国(境)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编制核定、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职员制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制定《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以优化薪酬待遇、加强考核激励等为重点,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

上半年,学校新引进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8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增其他各类人员7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党政管理及其他专技人员32人。新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33人。新招收博士后61人,其中统招统分博士后36人(含外籍博士后4人),在职博士后16人,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9人。5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6人入选省“青蓝工程”,1个团队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1位教师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访学、开展合作研究。

(三)科学做好学科规划,优势学科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攀升

以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系统梳理学科优势、特色,积极推进学科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持续优化学科生态。学校ESI全球前1%学科保持8个,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学科获批“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组织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完成45个学科评估异议再审、学科评议权重征询与学科评估声誉调查等工作。科学做好“十三五”省重点学科任务书编定工作,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目标与定位。修订《苏州大学学科经费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各级学科经费管理。按照预算与学科建设长远规划相结合原则,完成2017年度各类学科专项经费预算编制工作。

(四)统筹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各类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自然科学方面,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间接费用分配及使用实施细则”、“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科技管理条例的制定、修订和宣传贯彻工作,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学校作为高校代表在国家科技创新重点政策落实情况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针,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着重加强对重点重大项目申报的组织指导力度,上半年到账科研经费达2.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50项,截止目前,有33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项目数创历年新高,列全国第17位(连续六年位列全国高校20强)、省内第2位、地方高校第1位,资助率达26.64%、列全国高校第8位,资助直接经费16113.8万元;在受资助项目中包含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项目3项;此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公示结束。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与建设,全力推进“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高起点组建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把握军民融合、省局共建机遇,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在国家国防科技创新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加大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力度,以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科学技术奖项149项。根据最新的Nature Index及lens平台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创新力的20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三,内地高校第一。

人文社科方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系统推进“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认定”、“期刊目录”等管理文件修订、制定和宣传贯彻工作,落实社会科学领域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政策,建立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组织做好各级各类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注意加强对青年教师申报课题的指导力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项。8位教师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榜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转载量在全国高校学报中位列第7位,教育科学版在教育类高校学报中位列第2位。

(五)深化协同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推进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第二期创新发展,制定《苏州大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和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省、校三级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深度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名城名校 融合发展”战略年度工作计划稳步推进,苏州创新研究院、苏州工业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吴智库成功召开2017中国(苏州)数字经济指数发布会,各附属医院医教研水平有力提升,附一院平江新院二期建设正式启动。与姑苏、高新、吴中、相城等苏州城区及江西抚州、广西防城港、山东龙口、江苏沛县等地方政府的校地合作深入推进。高端铝材制造及应用技术研究院、新材料研发中心等一批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校企合作平台相继签约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吴中分园正式投入使用,技术转移中心2017年上半年累计新增服务企业300余家。继续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对口支援、扶贫等工作有序开展。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国际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召开国际化工作推进会,明确新时期学校国际化工作的目标、策略和重点工作。以机构调整为切入点,新成立出入境服务中心,进一步理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制定《苏州大学国(境)外高校办事机构管理办法》和《苏州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为落实“一流大学伙伴计划”、发展留学生学历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与英国剑桥大学等境外高校新签交流协议9项,推进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高校深层次合作。通过成立威尼斯大学苏州办事处、参与“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举办2017海峡两岸与澳洲高等教育论坛等,进一步加强与欧洲及亚太地区高校的高层互动,为构筑“亚太大学联盟”奠定基础。深入落实“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推进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上半年各类在校留学生共计1670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780人。孔子学院、中非20+20合作计划等国际合作项目扎实做好,老挝苏州大学校园建设稳步推进。

三、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一)加强资源统筹协调能力,持续提升支撑改革发展水平

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统筹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苏州大学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财经政策宣传年”活动。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加大经费统筹力度,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引领持续加强审计工作,“免疫系统”功能有力发挥。全面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新成立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公用房改革、采购招标制度化规范化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深入推进。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校友联络和文化传承机制,成功举办2017年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成立苏州大学青创校友联盟。进一步拓展资金募集渠道,上半年新签协议金额近9000万元,基金会再次获评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部分学院搬迁工作有序进行,恩玲学生活动中心、唐仲英医学研究大楼等建设、维修改造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源建设与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完成“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出版社在延伸出版教育文化产业链方面进一步拓展,2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二)坚持师生为本,不断巩固安全、便利、和谐的校园环境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召开全校安全工作会议、保密工作会议,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和《保密工作责任书》,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大安全体系和“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大防控体系进一步巩固。深入推进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深化便利校园建设,推进后勤保障工作扁平化、综合化改革,落实校园交通智能化方案,一站式包裹投递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做好贫困学生认定审核、助学金发放、爱心基金补助等工作,上半年累计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1200余个,28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资助。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拓展就业渠道,持续优化带薪实习、优秀实习生选拔等项目,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上半年组织大型招聘会1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8000余个。第十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成功举办,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建设顺利推进,老年学院教学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调整优化部分体检项目,顺利完成2017年度教职工体检工作。根据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整体安排,基本完成我校2014年10月在职事业编制人员及退休人员共7000人次的养老保险人员核定和参保登记工作。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食堂、幼儿园、校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持续提升。

各位委员、同志们,以上办学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包括离退休老同志、上一届校领导班子在内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党委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对常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辛劳和智慧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师生员工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部分重要改革和重点工作的落实还有待深入推进,教职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下半年,党委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带头讲政治、带头推动发展、带头讲团结、带头服务师生、带头保持清正廉洁,精心筹备召开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继往开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同志们对党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苏州大学2017年度工作要点(补充部分)

 

根据上级组织最新工作部署,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现对《苏州大学2017年度工作要点》(苏大委〔201713号)作如下补充: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人:陈晓强、邓敏、薛凡、田芝健)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打造务实、进取、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重点做好机关部门、群直单位处级领导职务干部新一轮聘任工作;开展新一轮处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工作;修订实施《苏州大学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职务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责任人:邓敏、张国华、陶培之)

三、召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全面总结学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做好党代会筹备工作,确保党代会顺利召开;加强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系统推进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责任人:张国华、曹健、陶培之、邓敏、陈晓强)

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苏州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和《苏州大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17年度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要求;做好迎接省委、省教育工委集中督查的有关工作。(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责任人:邓敏、张国华、陶培之、陈晓强)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苏州大学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苏州大学院级党(工)委委员会议议事规则》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规范学院(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责任人:邓敏)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苏州大学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健全考核办法及细则;研究出台党内问责和防错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和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组织部、审计处;责任人:陶培之、邓敏、孙琪华)

七、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夯实研究型大学建设基础,在集聚高水平团队、培养高水平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提供高水平服务等方面聚力创新,全面提升学校总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科顶层设计,在强固基础学科基础上,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布局优势学科群,并统筹一流学科建设。(责任单位:学科建设办公室、相关学院〈部〉与部门;责任人:沈明荣、相关学院〈部〉与部门主要负责人)

八、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加快推进新工科专业论证和建设;修订《苏州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条例》;建设40个创新实验室、15个创意工作室、50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5个众创空间,发布“苏州大学创新创业地图”。(责任单位: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团委;责任人:周毅、孙庆民、肖甫青)

九、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入选“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研究制定《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计划书》,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导师队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交叉学科培养、转专业和课程教学;筹建研究生工作站自主创新与管理工作联盟。(责任单位: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责任人:郎建平、宁正法)

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培养,启动实施“东吴学者登峰计划”;探索建立著名作家、艺术家驻校创作研究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出台《苏州大学人员聘用制度管理办法》,制定不同岗位类型人员岗位说明书模板;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修订并完善教师职称聘任制度;完成《苏州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苏州大学管理岗位职员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初稿;探索建立校内绩效工资基准线和控高线机制,保障绩效工资分配规范有序。(责任单位:人事处;责任人:刘标)

十一、提升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做好武器装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与换版迎评工作;完善东吴智库管理制度,做好“对话苏州发展”2017年度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责任单位:科学技术研究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人文社会科学院;责任人:朱巧明、沈明荣、母小勇)

十二、深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成立学校国际化工作推进工作小组,完善国际化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和完善二级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办法和激励措施;加强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合作,积极推动威尼斯特色小镇建设;召开老挝苏州大学建设和发展研讨会,研究制定老挝苏州大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老挝苏州大学的资产确认和划拨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外事审批权,加快推进苏州大学出入境服务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老挝苏州大学、江苏苏大投资有限公司、相关学院〈部〉;责任人:张晓宏、黄兴、蒋敬东、相关学院〈部〉主要负责人)

十三、贯彻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配合苏州市政府做好《2016年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工作计划》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与苏州市相关部门对接,商讨下一年度及下一周期合作计划。(责任单位:国内合作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部、人文社会科学院、医学部;责任人:吉伟、沈明荣、朱巧明、母小勇、秦樾)

十四、加强资产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科学编制2018年度部门预算;召开全校内部控制建设动员大会,全面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制定《苏州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科学统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全过程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单位:财务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相关学院〈部〉与部门;责任人:盛惠良、陶培之、孙琪华、吴鹏、陈永清、相关学院〈部〉与部门主要负责人)

十五、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全校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重点领域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对学校舆情的预判、收集、分析和引导,做好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等工作。(责任单位:保卫部〈处〉、党委宣传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责任人:霍跃进、陈晓强、张庆、冯成志)

十六、推进便利校园建设。加快“学生事务与发展大厅”、“一站式”包裹投递服务平台等便利服务平台建设;逐步优化校内经营性房产的业态结构;推进科研与财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处〉、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财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部、人文社会科学院;责任人:查佐明、孙庆民、盛惠良、朱巧明、母小勇)

十七、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校区功能调整总体思路,启动机关部门及相关单位搬迁工作;做好东区体育馆扩建、独墅湖校区体育馆建设的前期工作;推进“东吴大学”旧址文保建筑保护性使用工作。(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责任人:查佐明)

十八、支持附属医院改革发展。制定出台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合格性评估与准入论证实施办法、年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非直属附属医院准入实施细则、合作医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附属医院合格性评估工作;推进1〜2个专科(学科)领域的医联体建设;推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新院二期和苏州大学医学中心(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建设。(责任单位:医院管理处;责任人:徐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