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 “改革促进派”干部
时间: 2017-04-22  作者:   浏览次数: 13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多次要求全党,特别是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那么,如何培育“改革促进派”?

  高层领导理性推进是培育“改革促进派”干部的第一要务。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一种新的秩序,在不确定性面前,任何人都可能产生防御性心理。高层领导居于行政体系的核心位置,掌握着资源的最终分配权,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人物。高层领导应以自身的模范示范作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使所处社会网络由“改革观望”社会网络向“改革促进”社会网络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度推进,不仅应探究领导干部的“心智”,更要关怀领导干部的“心事”,深刻认知不同类型干部的反应形式、强度与后果,由此创造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改革资源。

  合理调整利益格局是培育“改革促进派”干部的重要基石。面对越发多样的利益诉求,想让一种改革方案或举措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不对干部状况做客观利益评估的改革构思是不完备的、甚至是危险的。全面深化改革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干部,拓宽干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设身处地妥善处理干部的经济利益、政治安排。在认真“把脉”基础上科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的“最近改革区”,深入持久地做有价值的改革,保持制度适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定改革进程、步骤和节点,探寻合理有效的改革之路。

  加强沟通达成改革共识是培育“改革促进派” 干部的必要环节。任何一场改革不仅是利益博弈,更是价值观、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有些干部之所以观望、抵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干部与改革之间呈现一种彼此“外在”的关系,无疑影响投身改革的热情。要提升干部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度,激发积极认知与情绪,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改革信息沟通的内容、时间与方式至关重要。当干部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关联,干部将自我“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才能增强其认同感和承诺感,达成“我们是改革的参与者”的共识。

  营造崇尚改革的政治生态是培育“改革促进派”干部的关键所在。加大“改革促进派”干部提拔力度,把善于谋划改革、善于推进改革、能取得改革实效的干部任用到关键岗位上,以“改革促进派”的壮大促使“改革观望派”“改革无力派”的瓦解。提高干部谋划与推进改革的能力,让干部在开放式的思维碰撞中全面认知改革的成绩与挑战,寻求科学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创设容错的组织氛围,宽容经验不足引致的创新错误,宽容无既定法规约束的创新错误,宽容没有私欲主宰的创新错误。

对于干部而言,频繁发生的改革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常规。如何理解、介入引领改革已成为干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深度的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设计、实施不应忽视或掩盖问题,而要尊重干部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审慎行动,构筑合理有效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之路。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