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塑造与历史的书写——以《广舆图》为例
时间: 2018-09-17  作者:   浏览次数: 540

讲座题目:经典的塑造与历史的书写——以《广舆图》为例
内容提要:罗洪先的《广舆图》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传,成为一些书籍、地图集和书籍中的插图的“模板”。近代以来的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基于《广舆图》所使用的“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及其代表的所谓的“准确性”,将其认定为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顶峰之一,并在行文中潜在的认为其在明末清初的广泛流传是其绘图方法造就。不过,无论是《广舆图》后续版本的刊刻者,还是以其为“模板”的作品的作者都在序跋中试图消除罗洪先《广舆图》的价值,甚至对其只字不提,在一些书目中对《广舆图》的作者也有着模糊的认识。总体而言,明末清初,对于《广舆图》的广泛流传缺乏明确的认知,因此在当时《广舆图》没有被认为是“经典”。不仅如此,《广舆图》在当时流传的主要原因是其优秀的内容,而不是绘图方法。基于此,可以认为,民国以来的在“科学主义”之下的对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书写,造就了《广舆图》的“经典”地位,但显然也“扭曲”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由此推而广之的一个结论就是,“人类的历史,可以在它已经发生后才被决定是怎样发生的!”

报告人简介:
成一农,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室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现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史以及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目前正在主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空间与形态——三至七世纪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研究》,译著《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城市形态史——工业革命之前》(商务印书馆,2011年,合译)以及《近代中国的条约港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表现的实证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安徽史学》等海内外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70余篇。

报告时间:2018年9月21日(周五)14:00
报告地点: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学术报告厅1005-5448